【规范标准】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发展七十余年的历程

作者: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3日 16:46浏览次数: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发展七十余年的历程

语言规范对促进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语言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19516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以下简称《社论》),这是新中国语言规范起步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七十余年来,我国语言规范取得重大成就,语言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语言规范观在不断深入的理论探讨中演进发展。

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语言规范方面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界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言规范划分为七个阶段。

(一)宣传准备阶段(1955年之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成人文盲率高达80%以上,语言使用的混乱状况较为突出,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要。党和国家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语言规范。一是提出政策要求1951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6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并于同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105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二是设置专门机构,先后设立隶属于文化教育委员会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作为国务院直属机关之一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同期还先后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新闻总署、出版总署、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语言研究所等机构。三是建立学术平台,如创办《语文知识》《中国语文》等刊物。四是开展规范标准及工具书研制,如编制《第一批简体字表(初稿)》、出版《新华字典》第一版、编写《汉语》课本、开展“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研制等。这些举措,为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二)建立标准阶段(1955-1965年)

这一时期,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与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先后召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促进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对语言规范做出政策引领和总体规划。

这一时期的语言规范有三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的需求推进语言规范,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二是媒体语言规范深入推进。三是科学研究为语言规范做出重要贡献。

(三)曲折前行阶段(1966-1977年)

这一时期语言规范惨遭破坏,后期在曲折中缓慢前行。第一时期的亮点是开始了面向信息技术的语言规范探索。这一时期的亮点是开始了面向信息技术的语言规范探索。1974年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出版局和新华通讯社联名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请示报告》,史称“748工程”,该工程的成果包括1977年以北京新华印刷厂名义印出的《汉字频度表》和1988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1976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研所开始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四)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6年)

这一时期,“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进《宪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确立。

这一时期的语言规范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语言规范各项举措逐步恢复和发展。二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语言规范和语言规范国际化取得重要突破。三是媒体积极宣传语言规范理念。四是语言规范学术研究重新活跃。

(五)全面提升阶段(1987-2000年)

这是语言规范加速发展、社会语言规范意识和规范水平大大提升的阶段,也是语言规范学术研讨空前繁荣的时期。其中2000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规范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一时期的语言规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成果丰硕,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等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及一系列面向语言文字信息化的编码字符集和汉字字形、部件、笔顺、字序规范。二是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力度加大,国家语委先后与多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加强行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管理;同时,开展城市社会用字检查评比。三是语言规范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入。

(六)科学推进阶段(2001-2011年)

这一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推动语言规范走上法治轨道。同时,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影响下的社会语言生活日益纷繁复杂,给语言规范带来新挑战。

这一时期的语言规范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完善体制机制,颁布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成立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等;逐步形成国家标准(GB)、语言文字规范(GF)和绿皮书软规范构成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二是设立国家语委科研规划,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夯实科研保障。三是针对社会需求,不仅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研制、新时期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等重大项目,还在异形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等级、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四是深入贯彻落实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以机关、学校、媒体、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以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为抓手,加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管理。五是语言规范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语言学专业学者参与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网络大讨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字母词处理引发语言规范舆情,国家调整了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七)创新发展阶段(2012-2021年)

这一时期,《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颁布,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时期的语言规范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发布了一系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代表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二是注重规范标准的推广应用。三是从形式规范扩展至内容规范,国办《意见》要求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戻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这表明未来的语言规范化工作不仅涉及从语言要素形、音、义的角度规范语言使用形式,还包括对话语内容的得体性与文明性的规范。四是语言规范研究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社科基金设立重大项目,国家语委科研规划连续设立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产出《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等重要研究成果。

新时代语言规范的发展展望

(一)加强正面宣传,处理好匡谬正俗与包容创新间的关系

新时代的语言规范者一方面需要以发现、保护、介绍和推荐新的语言现象为己任: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多从俗从众,以免助长习非成是,应当坚持正确意见,通过多做正面宜传的方式,让广大语言文字使用者择善面从之。

(二)不断加强语言规范标准研制的科学性、体系性、时代性

评判语言现象的优劣与规范与否,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基础,也需要更加科学的语言规范标准体系做支撑。这一方面需要在研制相关规范标准的过程中乘持更加产谨、科学的态度与理念,增强规范标准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规范标准的研制要有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度与境界。一面增强规范标准研制过程中的预见性,对规范标准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问题有充分预判与应对预案:另一方面对已須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明确被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以使之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社会与语言文字事业未来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培养规范意识、提升语言能力、规范社会语用是未来语言规范化的主要任务

使每一位语言文字使用者自身拥有较强的语言规范意识,并具有较高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和能力是当务之急。此外,应当将语用规范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规范的重点对象应是言语交际行为,而不是语言本身。

(四)重视语言规范的基础研究与政策宣贯

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需要更高质量的基础研究为支撑,用研究成果引导语言文字生活实践,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科学性。此外,对语言规范理念与相关规范标准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利用多样化手段与途径,在尽可能多的场合进行宣传传播、广面告之。可以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在政策阶段、社会语言规范意识引导、规范标准宜传与释疑等方面的作用。

 选自郭龙生《语言规范七十年》,2022